找到相关内容172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简论天台宗和华严宗的佛教思想

    阿修罗、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每一法界又可随缘升沉或示现,如地狱可上升到佛界,佛亦可以示现为六道,因此一法界就可具有十法界,十法界互具就成了百法界。而每一法又具十法,“谓如是相、性、体、力、作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4665370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1)

   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,所受化者非唯比丘。  尔时世尊食时等者,显是说法在佛乞食后时也。佛制僧众不蓄资财,日中乞食以维生命,亦为众生令修福智,是以入城次第乞食,不择贫富,皆令彼有施济功德也。饭食既讫,晏...句偈等,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。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。地胜须菩提,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人胜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佛僧具足次显人处并胜佛僧具足。所以者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565411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4)

    料简  问:何故对经典要如此的恭敬?  答:一、如此经后文所云:“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”又云:“在在处处,若有此经,一切世间天人、阿修罗所应供养。当知此处,即为是塔,皆应恭敬作礼围绕,以诸香华而散其处。”何故令其如此?以“一切诸佛,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皆从此经出”故。又诸大乘经典,处处教人恭敬经典。所以,凡为真正修学佛法者,没有理论不恭敬佛经。  二、凡诸经典,皆是佛...

    金刚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465510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如是、《大智度论》中所说的三种世间建立起来的学说,主要用来说明心与物之间的关系。十法界,指的是众生的十种类别,即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(以上称为六凡)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(以上称为四圣)。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
  • 唐朝国语与梵音咒语、河洛话

    观音菩萨﹙应为观自在菩萨Avalokitesvara,非是“应声”菩萨;Avalokita阿缚庐枳多义为“观”,svara义为“声音”,而isvara 伊湿伐罗义为“自在”,a和I连音读成e﹚阿修罗﹙...

    圆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0265551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大德以发大誓愿,统称为发菩提心。如弥陀如来是四十八愿,药师如来是十二大愿等。要想发大菩提心,首先要舍弃发地狱、畜生、鬼、阿修罗,人、天、魔罗、尼犍(即出家的外道)、色无色、二乘十种心,只有四谛、四弘、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“三世二重因果”。佛教并认为,在一个人未得到解脱之前,人生必依此因果律处于“三世”、“六趣”(六趣亦称六道: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)轮回之中,永无终止。只有得到了解脱,摆脱了十二因缘的束缚,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

    人格化个体。如佛教所信仰的“四圣”以及“六凡”当中的天神、阿修罗以及饿鬼和地域众生等都具有不同种类、不同层次、不同性质的超人间力量,在佛教庞大的神团体系中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3165751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四种,对我们恩情厚重。其中“师长恩”原作三宝恩,“国土恩”又称皇王水土恩。  三途苦,指六道(指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)中,畜牲、饿鬼、地狱三种道途的痛苦。  《悲华经》中记述观音菩萨成道的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
  • 峭壁上的文化瑰宝 “摩崖石刻遍大伾”

    道”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:“唵”除天道生死之苦;“嘛”除阿修罗道斗诤之苦;“尼”除人道生老病死之苦;“巴”除畜生道劳役之苦;“迷”除饿鬼道饥渴之苦;“吽”除地狱道寒热之苦。   多种文字 同书真言  ...

    李红军 王冰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3266146.html